

除了那面墻,即將開放的德壽宮,該從何看起?
德壽宮是我國南宋規制最高的建筑之一,曾是宋高宗、宋孝宗兩代皇帝禪位后的住所。孝宗去世十數年后,德壽宮被一場大火毀去,后逐漸荒棄。
眼前新建成的建筑,是依托德壽宮遺址原址并通過原貌原尺度標識性復原,以展示南宋歷史文化和文物遺產的遺址類專題博物館。
11月14日,德壽宮迎來媒體探營,紅墻內的南宋芳華與別樣精彩首次面向公眾開放。步入宮門,漫步于一幢幢建筑和一件件器物之間,人們感受著宋韻文化的蹤跡。
怎么看德壽宮,才更有味道?初入德壽宮,不妨以“三重天”角度欣賞:先入地下看遺址,再回地上看建筑,最后登上制高點感受今時今日的宋韻遺風。
一
第一重天,在地下。
德壽宮的建筑,其實可以理解成是特別的“保護罩”,如同重修的雷峰塔罩住了塔底的遺址一樣。
它擁有超過4000平方米的遺址區,是國內唯一一處系統保護、全面展示,集皇家宮苑和江南園林于一體的宋代皇家宮苑遺址。毫無疑問,這是杭州作為南宋都城的重要地標之一。
德壽宮地下遺址區周邊建造的展廳中,配套陳列了大量德壽宮出土的文物。仔細觀察,會發現這些文物都很“樸素”,酒壇封泥、圍棋、茶盞、龍泉窯青瓷等,都是當年的日用器。
二
第二重天,在地上。
正殿重華,是按照宋孝宗入住德壽宮時期居住行禮的核心建筑——重華殿的形象來復原的,全榫卯的木結構建筑。
根據考古發掘遺跡,這一座宮殿建筑,與宋人周必大《思陵錄》中記載的“正殿”尺寸完全一致。
復原設計時,地面、臺基、門窗、蹲獸、瓦當等細節,參考了存世建筑、北宋李誡《營造法式》。如斗拱、柱梁參考的是寧波的保國寺;靈隱寺前的雙塔、閘口的白塔則提供了宋代樓閣的細節。
三
第三重天,我們得推開一扇并不存在的宮門。
走出德壽宮,歷史遠去,但宋韻文化的基因傳承并未斷絕。宋人對生活美學的追求,已融入平常百姓生活,成為文化基因的連接點。
南宋時期“農商并重”的國策,帶來了百姓富庶的生活,“插花、掛畫、點茶、焚香”四般閑事,種種諸如此類的“風雅宋”,在當時的宮廷與市井同樣流行,在今天,也十分容易尋蹤。
今日,宋代點茶文化的代表之一——“徑山茶宴”茶藝展示已經走出杭州;
樓外樓的宋嫂魚羹做法和當年宋高宗吃到的相差無幾,東坡肉、酥油餅、定勝糕更是成為城市的味覺符號;
杭州人愛吃面,同樣源自當年宋室南渡所帶來的北方習俗。德壽宮邊就有慧娟、平樂、方老大等一眾新老網紅面館,天天排隊到深夜;
越窯青瓷燒制技藝,給我們再現了“九秋風露越窯開,奪得千峰翠色來”的典雅秀美;
還有中國紅曲酒及南宋酒技藝、杭州織錦技藝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