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《意見》要求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,推進城市更新行動、鄉村建設行動,加快轉變城鄉建設方式,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,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奠定堅實基礎。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,尊重自然、順應自然、保護自然,推動構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。
《意見》指出,到2035年,城鄉建設全面實現綠色發展,碳減排水平快速提升,城市和鄉村品質全面提升,人居環境更加美好,城鄉建設領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基本實現現代化,美麗中國建設目標基本實現。
《意見》中強調,要推進城鄉建設一體化發展,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城市。
在城市布局上,要以自然資源承載能力和生態環境容量為基礎,合理確定開發建設密度和強度。提高中心城市綜合承載能力,推動多中心、組團式發展。落實規劃環評要求和防噪聲距離。
在生態保護上,要大力推進城市節水,實施海綿城市建設,完善城市防洪排澇體系,增強城市韌性。實施城市生態修復工程,保護城市山體自然風貌,修復江河、湖泊、濕地,加強城市公園和綠地建設,推進立體綠化,構建連續完整的生態基礎設施體系。
在公共設施上,要實施城市功能完善工程,增加公共活動空間,建設體育公園,完善文化和旅游消費場所設施,推動發展城市新業態、新功能。
在建設層級上,要推動綠色城市、森林城市、“無廢城市”建設,深入開展綠色社區創建行動,并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,加強縣城綠色低碳建設。
隨著《意見》的出爐,如何響應國家政策,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美麗城市,成為景觀行業熱烈討論的話題。其實政府和住建部門內部對此早已展開了討論。2019年起,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陸續推出了全國市長研修學院系列培訓教材,其中《致力于綠色發展的城鄉建設——城市與自然生態》一書目前已對外發售,或許能給景觀行業從業者們帶來更多啟發。
全國市長研修學院系列培訓教材編委會
▼《致力于綠色發展的城鄉建設——城市與自然生態》
本書由北京大學建筑與景觀學院教授俞孔堅主持編寫,以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為主線,重點論述綠色發展理念、城市與自然和諧發展的重要意義、基本要求等。自然生態是城市的命脈所在,本書著眼于如何構建和諧共生的城市與自然生態關系,詳細分析了當代城市與自然關系面臨的困境與挑戰,系統闡述了建設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城市需要采取的理念、行動和策略。